一、学院

必威betway平台现由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系、智能制造系、自动化系4个系、工程基础部和实验实训部组成。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点,设有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船舶与海洋工程8个应用型本科专业,1个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4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建设点,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工业工程专业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83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4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8人,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94人。

  

必威betway平台是必威betway官网入口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培养出以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全国劳动模范为代表的数万名毕业生。学院面向国家战略,对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着力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对接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专业群。

近年来,为适应上海及周边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学院围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通过优化和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和重构课程体系,对接高端装备与汽车工业等先进制造产业岗位需求,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新途径,毕业生积极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和浦东“六大硬核产业”。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是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学院还建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工厂)、世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主基地、CAD项目副基地等多个省部级教学平台。2024年,学院“5G赋能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全国应用典型项目。


必威betway平台长期秉承“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以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为教学理念,培养具有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等二工大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上,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市全英文规划专业等10余个。近3年来,学院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个、教育部首批现场工程师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3个,上海职业教育重点教改项目1个,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6项,2024年校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专项14项。建设市级示范教学中心1个,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市级重点课程18门、上海市级一流课程10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6门,出版教材8本(包含国家规划教材1本),校级教材建设项目16项、校级数字化教材建设项目6项。

学院在学科科研建设方面,紧跟智能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高原学科,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装武器装备预研项目、航空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课题四百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项,进校经费6000余万。在长三角地区建有十余个技术转移工作站,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地并正式运行,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深耕内涵发展,注重工程实践应用,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拥有一批以数字化制造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工厂为代表的国内一流专业群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科竞赛和课程教学之间的联动效应,学科竞赛成果丰硕。近3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数十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世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上海市选拔赛、上海市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上图杯”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设计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院学生申请/授权专利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10余项。

  

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2021年成立了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途径,注重开发和建设面向企业岗位的课程,建立了一批先进制造技术校外实践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针对企业可持续个性化需求,做实做强以“宝钢班”、“工业金融班”、“城投班”为代表的定向班,创新“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工程为本、实践为强”,“引企入教、引教入企”,实现人才培养关键要素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耦合。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引入项目制,让企业“出题”由学生“作答”,实现“精准定向,缩短周期,入职即用”,构筑校企之间双向参与、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更为宽广的舞台。以宝钢班为例,近三年学生与宝钢累计签约近四百人。

0045f9a4af86bac60cd8d341e995fed



学院注重国际合作,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和学生交流项目。与德国、芬兰、瑞典、意大利、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等30多家海外高校建立合作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可靠、安全、便捷的海外交流途径,推出各类联合培养、海外游学及海外实习等项目,为学生能够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学习与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学习交流空间和平台。


、优势特色

秉承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构建课程体系,设置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建成一批国内一流专业群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

围绕开设符合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新课程和新方向、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辅助教学等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做实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对接,提高课程教学内涵质量,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和毕业要求。

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深化合作内涵,2021年成立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创建深入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式,开发和建设面向实际应用的企业实践课程。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上海莱必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先进制造技术校外实践基地,构筑校企之间双向参与、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岗位适应能力强。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专业基础和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推动学风建设,开展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完成“学生学业发展促进行动计划”,在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精心为学生谋出路、谋发展,形成了以辅导员、学业导师、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学生全过程指导团队,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毕业去向

我们的毕业生主要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及微电子装备、通用机械制造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设备维护、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岗位工作。就业单位包括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西门子(上海)电气传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阿尔特(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

还有部分学生选择继续读研和出国深造,近年来学院各专业学生考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

98a4d9e7a47fbb8a9b8a01877526f2f